前海迈达斯基金
手機版-迈达斯投资 (MIC)-Midas International Group (MIG)
  • 網站首頁
  • 關於
  • 新聞
  • 報告
  • 案例
  • 招賢
  • 聯系

新聞

公司动态
易购科技 EasyGo
天使汇 AngelCrunch
媒体采访
业界资讯

当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 > 媒体采访
媒体采访

香港電臺、香港信報就十八大後內地房地產發展方向採訪邁達斯CEO

2012年12月17日

劉羽葳 葳望神州

 

十八大後內地房地產的發展方向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585&cat_id=7&title_id=564836

胡溫時代曾經強調「堅持地產調控不放鬆」,最新領導層在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強地產調控」,從「堅 持」到「加強」,政策方面到底將有怎樣的改變?最近內地樓市有回暖迹象,成交量明顯回升,是否表示內地樓市已經度過低潮?就這個問題,我訪問了中國房地產 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以及曾是國泰君安資深地產研究員、現為私募基金邁達斯公司CEO的鄧先生(Dundas Deng)。

往年是金九銀十,今年呈現出滯後情況「金十銀十一」,11月大中城市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0%,增速有所加快,而9月時銷售面積同比增速是負數,10月和11月增速才轉正。

銷售金額也呈現類似狀態,以萬科公布業績為例,11月萬科銷售金額17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大幅增長106%;公司連續第七個月銷售破百億,樓市似乎有回暖的情況出現。

對此,鄧京晶認為,成交量的上漲,反映出一個內地地產規律:每年中國內地對新住宅的剛性需求在積累六個月左右將伺機釋放,而且開發商對此把握也非常準,採取了一些減價促銷方式。因此樓市回暖是兩方面合力的結果。

陳晟認為,樓市回暖是因為十八大以後投資者對未來政策有一定的憧憬,買家也意識到特大型城市供應不足,而紛紛開始行動。

他說,最佳購房時機是今年6月左右,現在房價已經過了低點,一線城市的開發商減價壓力很小。不過在三四線城市方面,由於供應壓力,開發商依然在減價促銷。

市場化取代行政手段

陳晟認為,明年4月兩會前地產政策不會有大變化。而兩會以後將長期抑制地產投機,由於習近平、李克強都經歷過「文革」,下過鄉,對民間疾苦有直接的了解,未來的地產政策將更側重於民生。他認為,新一屆領導層將動用更多法制化和市場化的手段,來替代行政手段例如限購令。

法 制化手段包括稅制和貨幣政策(例如區別化信貸)方面的政策優化。稅收方面,他認為房產稅將繼續擴大,上海和重慶都在進行試點,未來將繼續擴大;上海去年應 該繳稅的有兩萬戶,今年多了三萬套。重慶方面則會針對別墅或者超出房價2倍以上的住宅徵收房產稅。目前這些稅收方案在總結過程中,未來將擴大稅收範圍。

交易差額稅(類似香港的利得稅)由於考慮到很難評估之前房屋價值,因此,目前還是按照房產總價比例來徵收。由於如果按照差額方式徵收會更高,以後可能將採取這種方式。

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區別化的信貸政策,大陸針對第一套房的購買者信貸可以有八折,但第二套以上的利率要上調。雖然現在已經實施,但現實中會因為銀行放貸的情況而有所不同——愈富有的人銀行信用愈高,因此更容易貸款。因此,這方面政策需要繼續完善。

陳晟認為,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應逐步放大試點範圍,逐步替代限購的政策。而未來市場化手段,主要是調節供應來應付未來需求,而這應該是政策主力。對於較低收入人群,則用保障房手段來解決他們的居住需求。

保 障性住房方面,陳晟說,2003年後政府對地產作為經濟支柱進行一些刺激,保障房建設方面力度不足。因此,2010年政府確定五年之內建設3600萬套保 障性住房來「補過去的偏失」;加上之前有1600萬套保障房,總數量大概是5200萬套,佔整個城鎮居民戶籍比例20%左右。今年在建(包括新開工加上之 前沒有竣工)的保障性住房有1800萬套;陳晟個人估計,今年竣工300萬至400萬套,等2015年3600萬套需要全部交付,他估計現在建了一半不 到。他認為,新一屆政府也將建造更多普通商品房,而非投資品種進行炒作。

陳晟指出,3600萬套保障房已經是政府盡最大能力做到的工作,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要如香港或新加坡那樣50%甚至70%是保障性住房可能難以做到。因為政府財力有限,雖然也試圖鼓勵發展商承建保障住房,但也主要是國企來承擔,真正民營房企介入很少。

因此,他認為20%的保障性住房是一個合理的比例。隨着以後城鎮人口的增加,這個比例還要保持,因此保障房總額還將增加。

他強調,地產調控政策的目標是地產市場的整體健康,而不是僅僅針對房價。目前政策已經達到了基本目的,令購買者的心態更加從容,中低價位商品房增多。陳晟個人做了一些調研,認為目前整體投機性購房需求在5%以內,而高峰時期這個數字曾達到16%左右。

房價漲幅應與GDP匹配

陳晟表示,房價合理漲幅應該與GDP增幅相匹配的。所謂「降房價」更應該是提高居民收入,當收入增長超過房價增長,收入房價比就會更好,而今年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加之城鎮化推動和剛性需求的存在,房價大幅下滑的可能性是不大存在。

雖 然限購令將漸漸被市場和法制手段取代,但陳晟預計,一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的限購令可能有所分別。特大型城市如上海和北京的普通商品房限購將是常態化的,因 為城市容納力有限,例如目前上海已經有2400萬人口,難以承受人口的大量增長。但這些城市中的中高端住房限購令可能有所鬆動,因為佔總體住房比例只有 10%,而且可以通過施以稅收來補貼保障房。另外,由於城鎮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將湧向二線或三線城市,如果市場化手段可以跟上,三四線城市的限購令可能出 現鬆動。

三四線城市成主戰場

這屆領導班子對於「城鎮化」的強調,令投資者對內地房地產的發展重燃希望。鄧京晶 認為,從大中城市戶籍人口統計來看,城鎮化比率有很大上漲空間。但城鎮化會否對地產市場只形成溫和利好,鄧京晶說,廣義上的城鎮化不僅有地產建設,更有基 建的建設。住宅投資增速今年已經低於20%,相比往年已經有明顯回調;加上地產商依然處於去庫存過程當中,城鎮化概念並不會帶來特別大的刺激。

鄧京晶認為,地產行業之前的高速增長階段已經過去,現在較可能發生的是溫和增長。今年的數據已經體現出來這種變化:大型房企的合約銷售增速已經低於50%,相對於高峰時期有明顯回落。

對 於具體城鎮化對不同區域地產市場的影響,陳晟相信,大城市化的方向以後不是重點,未來資源將更多傾向於省會城市甚至小城鎮,包括政府提到的「就地城鎮 化」,都是希望這些小城鎮能夠通過城鎮化進程得到經濟提升。以往的農民工們不會因為經濟周期而不停遷徙,而就近在小城鎮裏成為有產的市民。陳晟認為,未來 十年中,三四線城市是地產市場的主戰場,但目前有些城市地產發展速度超前了經濟發展速度,需要修正。

劉羽葳為香港電台E線金融網主持

文字整理:吳若琳

 

 

版权所有 @ 前海迈达斯基金


標簽:  邁達斯 房地產 採訪 香港信報 香港電臺
分享到: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2-12-17 18:25:31  【打印此頁】
上壹條:邁達斯深圳留學生創業園調研  下壹條:迈达斯作为资方嘉宾参加了第十四届高交会高新技术项目融资路演会
公司动态      易购科技      Luvo      天使汇      招賢      站內搜索      網站地圖

2012-2018 © 邁達斯基金版權所有

info@dmidas.com

Powered by MetInfo 5.2.10 ©2008-2019  www.metinfo.cn